资讯
近日,童金生办理退休手续,告别他奔波忙碌大半辈子的“三农”事业。这离他2003年4月从当时的临安市改水改厕办公室抽调到农业农村局(原临安市委农办),加盟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简称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整整过去了20年。
今年恰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千万工程”落地惠民20周年。能全过程参与并见证“千万工程”给临安农村带来的“三美之变”(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在全省农口系统并不多见。童金生以20年的坚守与奔走,和对美丽乡村建设执着深沉的爱,生动诠释了“三牛精神”的时代内涵,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了优秀典范。
童金生总是蹙着眉头,用挑剔的双眼督工
(资料图)
01
吃苦耐劳“老黄牛”
一勤天下无难事,为民路上“勤”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用“勤”字箴言号召广大干部要当好人民“勤务员”。在童金生身上的“三牛”精神中,乐当“老黄牛”是最突出的品质。
2003年,沐浴着“千万”东风的“千万工程”首次在临安实施。基于对村庄发展基础、村干部创业干事作风和村庄产业发展需要等多重考量,白沙、枫树岭、上田三个村成为临安首批实施“千万工程”的试点村。
窨井盖上的午餐
为指导三个村开展试点创建,童金生“领命”下沉开展蹲点指导。在长达八个月时间里,童金生每天6点出门、常常深夜回家,天天“泡”在村里。哪里有“难啃的骨头”,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一次,为了确保当天能把白沙村村庄整治建设方案拿回单位评审论证,童金生一早6点骑自行车出门,骑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到了白沙村,硬是赶在下班之前把建设方案带回局里。五个多小时的山地骑行,把童金生的屁股磨破了皮,接连数日,只能趴着睡觉。2004年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白沙村建设模式进行了点赞,他指出“如安吉高家堂村、临安白沙村、绍兴新未庄、永嘉岭上村、温岭流水坑村、遂昌长濂村等将环境整治、古村落保护复建与旅游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等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取得了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效果。”
全省开展“千万工程”以来,临安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绿富家园”、村落景区、新时代美丽乡村等一系列创建载体,最多的年份,有100多个村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了把各村的美丽乡村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到位,童金生几乎天天都在车轮上度过,每天要跑三四个村,日行两三百公里是常有的事。最“夸张”的一天,他跑了800km。过去这20年,临安全区662个行政村(合并后为270个),童金生每个村至少跑了三遍。
深夜督工
太阳镇登村是童金生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蹲点服务的村子。登村创建精品村之时,恰好是童金生在登村附近的千秋关公路卡点开展疫情防控值守的时间。为了两头兼顾,他经常是白天到村里指导创建工作,晚上到卡点值班。有时卡点“下班”后,还要到村里商量第二天的工作。为了节省时间,经常就在村值班室或者村书记办公室的沙发上对付一宿。
长期积劳成疾,童金生得了小中风,落下了眼斜嘴歪的后遗症。2019年,他又因颈椎病动了手术,在医院里只休息了一个多星期,便因“召唤”匆匆出院,戴着颈套到上田村指导示范型村落景区创建,在村里一蹲就是半个月。
02
创新发展“拓荒牛”
临安地处太湖源、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水环境建设关系到水系源头的环保担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临安地处山区,村庄分布和人员居住分散,农村治污时空跨度大、成本高。如果像城市那样搞集中纳管治污,会给生态带来较大破坏。面对现状,童金生和他同事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户一策” “联户合治”“联村共治”三种治污模式,为全省山区治污贡献了“临安模式”。 使临安的农村治污工作,一跃成为全省先进,农村治污经验在全省推广。
龙岗镇郡沃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猪村,全村60%的村民养猪。2015年,童金生驻村开展养殖业治污。面对猪排泄物浓度高、不易治理的技术难题,他把早年在改水改厕办研发的“三格式”治污技术“嫁接”到养猪治污。先对猪排泄物进行集中纳管预处理,然后再导入到生活污水管网进行二次处理,实现了生活污水与养殖废水“同步治”。
农家小院就是童金生的“办公室”
污水管网是“里子工程”,挖土一回填,啥都看不见,工程质量的好坏,全凭建设者的匠心和良心。如何有效监督和评价治污项目的施工质量?童金生自有“破题”策略——透过窨井看工程质量。童金生的车子后备箱里必备两款工具:锤子和撬杆,每到一处工地,他必然逐一打开窨井盖,查看井内的施工质量,看井壁刮面是否光整,隔离池、沉淀池、过滤池设施和功能是否完备,管道与井壁衔接是否严丝合缝……凡是施工质量马虎糙劣的,他必然毫不留情地用锤子砸掉要求翻工。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这些年,童金生始终信奉“靠近再靠近”的躬行精神,用双腿,双手和双眼推动“千万工程”在临安的落地、落实、落细。
正是“靠近”躬行的作风,赋予了童金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新源动力。在临目村,他把第三方从网上下载的基于“卫星地图”的治污设计图丢在了一边,以日行十多公里的“步量”,深入全村400多户家庭,绘制临目治污“手绘图”。本来挺“省力”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去做?童金生的逻辑是:电脑上扒下来的图,与各家各户房屋的实际数据都会有出入。房屋地势有多高,格局有没有改变,污水管网怎么铺设等等问题,都得到现场实地勘察,绘制出来的设计图才准确管用。后来,也正是童金生“一步一尺”绘制的这张手工图,被省领导点赞为“这才是真正管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治污设计图!”
童金生的“一线工作法”就是靠近再靠近
2022年,童金生60岁。这是他驻村指导“千万工程”的第20个年头,尽管已经是“老资格”“老权威”,但老童“靠近”躬行的“德行”一点儿都没有变。正是凭着多年不改的“德行”,他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驻点村——登村策划了广告语、设计了路灯款式、编制了旅游产业发展方案,为美丽蝶变后的登村扶上马送一程。
正是凭着20年如一日“靠近”躬行的工作作风,童金生在临安的“千万工程”建设史上,留下了“白沙精神”“百园质量”“天目速度”……的“童式”佳话。
03
心系百姓“孺子牛”
老童除了以“土专家”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各村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还甘当调解员、“老娘舅”,“协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积极为村民争取正当的权益与诉求。在天目村未来乡村建设时,老童就曾遇到过有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的问题。经多次入户“谈心”,老童了解到,因为之前村里征地承诺的青苗补偿款,没有兑现,导致他心中有“气”。老童就带话给村里,把“旧事”“新事”一并给办了。即使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也把村民和村干部结了多年的心结给打开了。
在於潜镇光明村,一位村民因不愿杆线整治把自家的晒谷场开膛剖肚,一直不肯配合。老童就向村民拍了胸脯,“一定会把院子恢复原貌!”果不其然,杆线整治好的当天,老童就叫来泥水工帮村民恢复了晒谷场的道坦,把村民感动得连声道谢。
在童金生看来,农村工作需要“晓之以理”的耐心,更需要“动之以情”的真心。在潜川镇牧亭村,老童就曾遇到一个路边鸡棚“钉子户”,说什么也不拆。在“晓之以理”不奏效的情况下,童决定“动之以情”。他自掏腰包,花了700元钱,把鸡棚里的三只乌骨鸡全部买下,惹得“钉子户”笑着拆鸡棚。
因为热爱,所以懂得。童金生之所以能成为“懂农村”的“土专家”,是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葆有“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下沉到美丽乡村建设一线,为乡村的美丽蝶变燃烧光和热。正是童金生与同事们的携手努力,临安区连续15年获得全省“千万工程”优胜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公仆要甘于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担当作为。童金生以“三牛”精神书写“千万”之变,无愧于时代的嘱托,无愧于人民的期望,无愧于“千万东风”沐浴浙江大地的20春秋。
关键词:
财经
企业
行情
滚动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湖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